公款挪用是指公职人员将属于公共财产的资金进行私人使用、挪为他用的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公职人员的职责使命,败坏了政府形象,破坏了社会公信力。因此,对于公款挪用这种违法行为,应当进行严格的追究和惩处。
那么,公款挪用公款多少够判刑呢?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涉及公款挪用属于犯罪行为,那么公款数额是判刑的重要依据。其中,判刑的主要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据可查、量刑适当”。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一般公款挪用数额超过5000元就可以构成犯罪。但是,不同国家、地区、甚至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等因素都会对判刑产生影响。如果公款数额很小,以至于只是属于普通违纪、违规行为,那么通常会被行政处罚,如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等。而如果公款数额相对较高,则涉及违法犯罪行为,将被判刑。
总之,公职人员最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为一时的私欲而犯罪,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有违法行为,一定要及时悔过,积极配合调查并赔偿相关损失,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