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是一种检查、核实和评价组织财务状况、内部控制体系和业务活动等方面的方法。通过审计,揭示出组织内存在的有关问题,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然而,审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能完全保证挪用公款不会被忽略。
首先,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只能检查和核实组织公开的财务信息和记录,无法获取到一些不公开或难以获取的信息和记录。例如,可能存在虚假记录和账目、未登记的资产和收入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被挪用公款的人隐藏起来,难以发现。
其次,审计过程也存在一定的瑕疵和缺陷。比如,如果审核人员对审计对象存在人际关系或利益纠葛,可能会出现审计工作不够专业和严谨的情况。此外,绝大部分审计对象在审计前都会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提前通知工作人员、整理好档案资料等,这也增加了审计人员的难度和时间压力。
此外,审计的工作范围和深度也会影响审计的效果。如果审计局限于财务报表,只能检查账目是否正确,而无法检查挪用资金的情况。如果审计组织中存在内部控制的漏洞,可能会给搞偷盗的人留下可乘之机,导致财务管理不善问题。此时,审核可能会缺乏及时发现和防范的机会。
综上所述,审计并不能完全保证挪用公款不会被忽略。为了更有效地防止挪用公款,除了开展审计工作外,还需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制定规范的财务制度和审计程序,层层监管以保障资金的安全。 同时,加强教育和监管,在员工和财务管理人员中建立起法治、诚信、廉洁的文化,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没发现问题的成本,降低挪用公款的风险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