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房是指政府在进行城市建设、重建、治理等工作中,需要拆迁居民住房时,对受影响居民进行安置并提供的住房。拆迁安置房是居民因为公共利益而被迫离开原有的房屋,为居民解决居住问题,是政府对公民的一种基本保障和权利的保证。
在我国,拆迁安置房的数量是由政府根据拆迁规模、受影响居民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的。一般来说,拆迁安置房的数量应该与被征收房屋数量相当,每个被征收房屋拆迁安置房至少应提供一套。如果被征收房屋居住人数较多,则根据具体人数提供相应的拆迁安置房。此外,国家也有相关规定,要求拆迁安置房的面积不得低于受影响居民原有住房面积的70%。
拆迁安置房的建设需要进行相应的投资和成本支出。这些成本包括地皮成本、建设成本、设计费用、设备和设施费用等。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考虑拆迁安置房的规划、设计、施工、交付等流程。因此,政府需要出资建设拆迁安置房,并要向受影响居民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
具体来说,政府将出资建设的拆迁安置房,可以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如免征土地出让金、免征印花税、免征个人所得税等。同时,受影响居民搬迁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如搬家费等,也可以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总的来说,拆迁安置房的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政府需要出资建设,并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和保障措施,以便让受影响的居民得到合理安置和保障,维护居民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