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违法的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法律明确规定了挪用公款的行为应受到处罚。在我国,挪用公款的罪名属于贪污犯罪范畴,其刑期主要视挪用公款数额的大小而定。
如果挪用公款金额较大,涉及10万元及以上,那么其罪行就属于重大的贪污罪,最高可追究到死刑。而如果金额较小,则相对的刑期将减轻。比如,如果挪用公款40万元,其犯罪程度显然不及涉及数百万元或更多的罪行。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挪用公款40万元属于贪污罪,应按照以下情况给予判决:
1.数额较小的罪犯可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数额较大的罪犯可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并可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40万元的罪行应属于贪污罪,其刑期应在一年以上,并可并处罚金。同时,由于其罪行并不属于问题特别严重的,所以刑期不至于超过七年。当然,具体的判决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无论如何,对于挪用公款这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司法部门都应该严惩不贷,以起到警示作用,防止此类行为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