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涉及国家公共利益和公共财产安全,应严格处理。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对挪用公款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理挪用公款的程序如下:
首先,必须依照法律程序建立事实,确定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否存在,具体的数额,以及责任人的身份等。
其次,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对挪用公款的行为进行处罚。一般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1.行政处罚:对在行政范围内负责管理的机构和个人,如果涉及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行为,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如罚款、撤职、停职等。执行效果也视情况而定。
2.民事赔偿:对个人侵犯公共利益,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必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恢复受损的损失,并赔偿相关损失的利息、损失以及合理费用等。
3.刑事责任: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情节严重,涉及国家秘密、涉及重要利益的,概括起来就是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就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判处有罪刑事犯罪。
打击和惩治挪用公款行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依法追究挪用公款的行为,也是秉持社会公正,充分提高公众对国家机关管理行为的信心,有效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