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兴建住宅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在我国,农村宅基地是享有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可以置换、出售、抵押等。然而,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确权缺乏统一标准。虽然宅基地确权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但是由于地区和部门差异大,缺乏一套统一的标准,导致了工作的不规范,但是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明确提出,“优先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这表示国家将对宅基地确权实行统一标准。
其次,宅基地使用人员认证困难。一些农民的宅基地使用人员身份不清,缺少相关证明,以及农民的身份也较为复杂,这使得一些省份和地区在宅基地确权时遇到了困难,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需要通过相关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等高新技术辅助证明。
最后,宅基地流转受限。由于山区农村地势复杂,再加上许多农民对土地的认知不到位,使得土地流转成为一大难点。有些地方的法制工作还不完善,导致很多人对土地流转协议约定的效力不是很清楚,甚至出现了瑕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可以通过加强涉法涉诉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加强宅基地保护与管理。
总之,要解决农村宅基地确权问题,需要切实加强宅基地管理,注重统一标准、认证和流转的问题,增强宅基地使用人员的保护意识。当然,这项工作最终还需要政府、农民、权益保护机构、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协作,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