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负责管理和使用公款的人员将公款用于自己或他人的非法或非法目的,通常涉及到贪污、受贿等行为。在我国,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行为结果不仅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会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如果一个人被指使挪用公款,这个人会根据其实际所犯罪行受到相应的处罚。通常,这种行为可能涉及到的罪名包括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这些犯罪行为的刑期和量刑标准是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的。
就以贪污罪为例,如果一个人被指使挪用公款,最终自己就会面临贪污罪的惩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贪污罪的刑期从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到无期徒刑不等。同时,贪污罪的罚金也根据其数额的多少而不同,罚金数额最高可以达到可追缴财产的五倍。
在司法实践中,除了视情况对其所犯罪行保持标准化的处罚,还需要考虑到被指使人的实际情况。比如,如果这个人是在别人的威胁或者诱惑下而犯罪,那么应该从其减轻刑责的角度出发,使得法律的惩罚可以对其更合理,公正。
因此,被指使人挪用公款会受到相应的刑罚,但其实际刑罚会依其犯罪情况而不同,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因为不应对被指使人不作任何考虑单纯的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