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按照家庭划分的,而不是按照人头划分的。
宅基地制度是中国传统农村土地制度中的一部分,是指农村住房用地的分配和管理制度。在宅基地制度中,每个农村户口可以拥有一定面积的宅基地,用于建造住房,生产生活等。宅基地一般是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上确权,配置给农民并实行承包经营等经济形式。
按照现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规定,每个农村家庭只能拥有一块宅基地,且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1200平方米,一般为1000平方米以下。因此,宅基地的划分是严格按照家庭户口来划分的,而不是按照人头划分。如果一个家庭中有多个成年子女,这些子女也无法分别获得宅基地,只能由家庭共同使用。
此外,农村宅基地作为一种集体土地使用权,是有属地管理范围的。在行政管理方面,县、乡、村三级政府都需要参与宅基地的划分和管理。因此,农村宅基地的划分和管理都是有章可循的,需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农民的权益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