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也被称为贪污犯罪,如果被发现有此行为,是会被起诉的。如果涉及到比较严重的情况,可能会面临重刑的处罚。
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团体等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将本单位的公款、公物、公用车辆等资源,非法占为己有或者利用不正当手段进行擅自处置或者转移。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公共财产损失、组织形象受损、公民权益受损等诸多不良后果。
在我国,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如果挪用公款情节比较严重,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刑罚。而如果情节较轻,可能只会接受行政处罚。
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等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犯罪的量刑范围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标准:损失金额数额大小、犯罪情节严重程度、社会影响等级、自首和赔偿情况、挽回损失的程度等。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导致严重后果。工作人员一定要牢记职业道德、克服贪欲,切勿以个人私利为出发点,违法挪用公款。对于那些涉嫌挪用公款的个人或组织,必然要面临法律的追究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