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的宅基地法,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对于村民来说,宅基地是用来建房居住的土地,是家园、家庭、生产和生活的场所,是群众实现基本居住权的基础。因此,对于农村宅基地的继承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根据我国宅基地法的规定,宅基地可以被农村居民用于住宅、生产、生活等用途,并可以传承给家庭成员。但宅基地的继承存在着一些限制和规定,需要参考宅基地法的相关规定。
首先,宅基地的继承要求先获得村委会或者乡镇政府的书面批准,才能进行继承。其次,如果家庭成员离开农村,转为城镇居民,就不能再享有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再次,宅基地的继承需要遵守平均分配、不得交易等规定,不得转让、抵押、出租等。
而对于宅基地的留给后代问题,目前官方规定并未明确表示,但是可以参照一些村庄的实践来看。一些村庄在执行宅基地继承时,规定宅基地可以留给子女,但是要求子女必须本地户口,并在乡村居住满5年以上。
总之,农村宅基地的继承和留给后代问题需要参考相关法律和政策,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解决。继承宅基地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在继承过程中,需要尊重公平、公正及传统习惯,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