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一项政策,旨在解决农民住房问题。2019年新颁布的《乡村建设规划纲要(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即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和地基地面的所有权分别归农民所有。因此,在农村宅基地中,土地使用权和地基地面的所有权归农民所有,而房屋所有权则取决于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性质。
一般来说,如果农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是符合国家建筑规范的、合法的住宅房屋,且已经获得了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那么该房屋就可以办理房产证。这意味着,该房屋的所有权归属于农民,其可以将该房屋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买卖、拍卖等处置。此时,房屋的所有权可以与土地使用权分别转让。
但是,如果农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是非法住宅或者其他违法建筑,那么该宅基地及其房屋都将无法办理房产证,也就无法产生房屋所有权。此时,只有土地使用权和地基地面的所有权归农民所有。此外,即使是合法的住宅房屋,如果房屋没有证明所有权的合法性,那么也无法办理房产证。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不是以房本为主,而是以三权分置为主要特点的。农民通过拥有土地使用权和地基地面的所有权,享受到了基本住房的使用权,同时,如果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还有可能拥有房屋所有权,并获得相应的使用、处置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