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法律规定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是否能够获得抚养权,并没有明确的标准。通常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父母应当尊重子女的意愿,保护子女的权益。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抚养,父母应当积极承担抚养义务。同时,法律也规定了父母在抚养孩子方面的一些权利和义务。
在具体的情况下,父母要获得抚养权,也需要考虑孩子的年龄、性格、学习、生活等因素,综合评估对孩子的最佳利益。如果孩子已经成为青少年,并有较为独立的思想和生活能力,那么父母获得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还没有成年,父母可以获得抚养权,但是如果孩子已经成年了,父母就不能再获得抚养权,只能通过和孩子达成协议或者法律途径维护双方的权益。而青少年时期的子女(14-18岁),抚养权的归属可能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孩子的意愿、独立意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因素。
总之,获得抚养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和与孩子的协商来解决,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保护和尊重孩子的权益,采取维护孩子最佳利益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