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确权是指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宅基地,由农村居民集体所有,但宅基地的拥有者可以在宅基地上建房居住或经营。农村宅基地确权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现代农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上的限制,有些地方的农村宅基地尚未完成确权手续,这给农民造成了诸多不便。未经确权的农村宅基地存在以下问题:
一、权益不明确。未确权的农村宅基地,其宅基地产权不明确,多为无证建筑,宅基地建房不规范,环境杂乱,土地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二、无法融资借贷。未确权的农村宅基地,因无明确产权,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给予贷款,农民建造房屋或者发展生产都受到了限制。
三、无法继承保障。未确权的农村宅基地,无法享受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宅基地继承的权益保障,继承权受到了侵犯。
对于农村宅基地未进行确权手续的情况,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力度。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农民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例如通过金融扶持、减免费用等方式鼓励农民进行确权手续。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政府应该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农民宅基地的法律教育,引导农民了解宅基地确权工作的重要性,帮助农民掌握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最后,政府应该建立宅基地维权机制,保障农民权益。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宅基地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农民的投诉和维权请求,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宅基地确权成果得以顺利实施。
总之,农村宅基地确权是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的管理和推进,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帮助他们走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