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民在村庄或城镇的行政区划范围内,主要用于自己居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必须登记备案,以保证土地的确权和有序利用。
在我国,农民的土地权益相对较弱,一旦土地身份不清、权益难以维护,就会因此遭受各种权益侵害。比如,没有登记的宅基地可能被非法占用、征收、转让或者被上级部门盖章。此外,没有登记的宅基地也无法进行规划管理、土地整理、土地使用权出让等。这些都会对农民造成严重损失。
登记宅基地还可以为农民获得优惠政策和保障。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往往需要征收农村土地来发展城市建设。如果农民的宅基地已被登记,就可以享受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补偿标准,依法获得应得的补偿款。
此外,登记还能为农民提高土地的流通性和使用价值,增加土地的资产属性。同时,登记也是一项法律义务,不履行可能触犯法律法规,对农民未来的土地权益保障造成影响。
因此,登记农村宅基地是非常必要的,能够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