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公务员最容易被判刑的犯罪之一。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公务员挪用公款是指公务员违反职责在职务范围内将由国家财务供给的资金挪为个人或其他单位使用,情节较轻的可以处以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公务员挪用公款所涉及的数额不同,判刑的程度也不同。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挪用单位或客户存款的刑罚标准是“挪用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当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挪用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同样的,在公务员挪用公款的情况下,根据数额的不同也会受到不同的惩罚。一般情况下,如果公务员挪用公款数额较小,只是在数万元以下,那么可能会被判处缓刑或者轻判。而如果挪用数额较大,数千万元或者更多,那么一定会被判处重刑。
最近几年来,我国司法部门加强了对公务员挪用公款的打击力度,对于涉及巨额公款的案件进行了积极追究和惩罚。同时,也加强了对公务员的监管,加大了“零容忍”的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公务员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