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和而自愿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通常比起诉离婚来说更加便捷快速。但是,在协议离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签订协议后还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才能使协议离婚正式生效。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协议离婚多久有法律效力。
在中国,协议离婚多久才能生效,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时间。但是,各地的法院通常都有一个处理协议离婚案件的时间节点。例如,在北京市,协议离婚案件在双方签署离婚协议之后,需要等待60天的冷静期,才能正式生效。在其他省份,这个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协议离婚生效的法律程序
一、离婚协议起草
离婚协议是协议离婚的核心,离婚协议中应当包括双方离婚的意愿、离婚的财产处理办法、子女抚养和探望问题的规定等。协议书应有双方签字、盖章或者本人确认机制。
二、律师审核
为保障双方离婚协议的合法有效,双方可以请律师联合审核协议。
三、法院审查
离婚案件在法院的审查下,审核协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审判机关的政策规定,双方都可以自行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协议离婚申请。法院对离婚协议进行审核后,裁定是否批准双方协议离婚。 如果裁定不予批准,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作出一审判决,而在协议离婚的特殊模式下,将会涉及到很长时间的辗转磨砺。
四、公证
最后,协议离婚协议书需要到当地的公证处办理公证手续。公证是为了保障协议离婚的真实性,双方应该一同到公证处提出申请,并提交必要的证明材料。
综上所述,协议离婚生效需要在经过签署离婚协议、冷静期和完成法律程序之后,才能正式生效。这段时间可能会因地而异,但是,无论在哪里,离婚协议都是协议离婚的核心。只有离婚协议符合法定要求,经过法院审核,完成公证手续,离婚协议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