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中的债务,实际上是离婚双方在离婚过程中达成的一种协议,具体涉及哪些债务以及如何分配都需要在协议中明确。如果协议中双方已经明确了债务的分配办法,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各自承担自己应分担的债务即可。但是如果协议中没有明确分配或者分配不合理,就会导致债权债务关系变得复杂,甚至会引发纠纷。此时,如果离婚双方无法协调解决,就需要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起诉离婚协议无效。当离婚协议中涉及到的债务违反法律规定或者与公序良俗不符时,可以进行无效起诉,通过法院判决协议无效,经过交涉重新分配债务。
2. 对方拒绝承担应该承担的债务,或者未按照协议中约定的支付债务。如果离婚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分配债务,但是对方拒绝支付或者未按照约定时间支付,那么就可以起诉要求对方承担。
3.债权债务转让。如果双方了解到在协议中有些债权债务是需要转让的,那么可以通过协议把债权债务转让给特定的人,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起诉某种行为的权利的方式来要求对方履行义务。
总之,离婚协议中的债务一旦引发纠纷,我们应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做好提前了解规则,可以提高自己的维权能力和成功几率,让离婚过程更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