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的住房用地,在我国,宅基地的使用权是居民家庭享有的,但是宅基地上搭建的房屋都是无权属房屋,也就是说,这些房屋的归属是不清晰的。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农村宅基地房拆迁问题也相应而来。那么,农村宅基地房拆迁怎么分呢?以下是几点具体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宅基地房屋的时限、规模和使用方式都与宅基地合法取得和宅基地所在地的用地政策相关。在这些条件合法的基础上,宅基地房屋关于产权的分配,应该是由国土部门、农村居民委员会、镇村委员会对房屋进行鉴定,并对不同房屋赋予不同的产权。通常情况下,产权可分为正式产权、临时产权和无产权三种类型。
其次,对于已经经过认定的正式产权房,拆迁时先行赔偿,再进行拆迁程序拆除;对于临时产权房,则要按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让细则》及相关规定,经过农村居民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审核决策后,由集体成员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对于无产权房,则应该进行拆迁,并对拆迁产生的价值和土地使用权进行妥善安排。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拆迁过程中,需要注意严禁强制拆迁、违法拆迁等现象发生。对于可能造成的纠纷,应根据规定,通过协商、诉讼等方式解决,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总之,农村宅基地房屋的拆迁分配,需要根据当地土地政策、法规以及相关规定进行。明确产权、清晰赔偿、防止违法拆迁、合理维护农民利益,也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