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将国家或者集体财产、资金及其他财物侵吞或者占用而用于个人或其他非法目的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被发现挪用了公款,根据中国刑法,他将承担刑事责任。具体罪名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等。罪名的严重程度将取决于挪用的金额、用途以及犯罪的具体情况。
同时,挪用公款还会面临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包括处罚、开除公职、撤销职务等。民事责任则是要求其归还挪用的公款,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总的来说,挪用公款严重损害了国家和公共利益。因此,其将承担纯法律、行政以及道德责任。此外,挪用公款不仅会导致人身、财产上的损失,还会危及相关制度和规章,损害公众的信心和信任。因此,平时应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和监督机构,杜绝挪用公款行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