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犯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将本单位财产中的公款挪为他用,用于个人目的或者非法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贞节操行和廉洁自律等基本伦理原则,更严重地侵犯了公共财产,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因此,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挪用公款犯罪应当立案,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挪用本单位公款或者其他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如果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就会面临刑事处罚。而对于涉及的单位及其职工,除了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外,还将受到经济处罚、行政惩戒等措施的制裁。
立案挪用公款犯罪不仅是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只有让监管环境更为严格,增强责任心和敬畏之心,才能保障公共财产的安全,才能推进全社会诚信建设,实现长治久安的社会和谐。在平时,我们也应当树立诚信意识,拒绝一切非法行为,正确对待公共财产,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