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个人或单位擅自占用或使用公款,违背了财务制度和法律法规。无论挪用公款的数额是多少,都违法。根据我国相关法规的规定,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不论数额大小,都是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因此即便挪用公款仅仅是两千元,也可以被起诉。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小的行为属于轻罪,数额较大的则属于重罪。其中,数额在一千元以下的属于轻微罪,一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的属于轻罪,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属于普通刑事犯罪,十万元以上的属于重大刑事犯罪。因此,只要挪用公款,就会构成犯罪,可以被依法起诉。
相对于其他犯罪行为,挪用公款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挪用公款容易导致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将公共资源转化成个人私利,影响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降低政府的公信力,甚至会导致社会动荡。因此,打击挪用公款行为,不仅是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保护公共利益和维护公正公平的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项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即便数额较小,也同样构成犯罪行为,应该严格依法处理。加大对挪用公款的打击力度,无疑可以起到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和打击贪污腐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