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在担任职务期间未经授权占有、使用国家机关的公款的行为。不论其数额多寡,都属于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根据《刑法》的规定,挪用公款属于贪污犯罪,情节轻重不同,判决的刑期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挪用公款金额在8万左右,情节较轻,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或者单处罚金;情节较重,则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另外,如果挪用公款的数额特别巨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数额,或者因挪用公款导致国家巨大损失,还可能面临更严厉的惩罚,甚至触犯了国家重大犯罪的界限,如受到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可能。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犯罪行为,不但损害了国家财产,也伤害了社会公信力和公民的信任。所以,公职人员要牢记职责使命,依法履行职责,正当处理公款和公物,做到廉洁自律,不为个人私利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