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争取抚养权的父母,想要让孩子出庭作证,以向法庭和法官证明自己的父母能力和责任。但是,让孩子出庭作证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需要权衡各方面的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孩子出庭作证的问题是由法官来决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对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具有法律保护,除非法律明确规定或者法院经审理认为必须由未成年人直接作出陈述外,未成年人案件应当由法定代理人或者辅助人出庭进行陈述或者代理陈述。也就是说,如果法庭认为孩子不具备出庭作证的条件,那么孩子就不能出庭作证。
其次,即使法庭同意让孩子出庭作证,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因素。孩子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父母争抚养权的案件中,孩子出庭作证应当谨慎对待,原则上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 尽量减少孩子出庭作证的次数。如果孩子已经作证过一次,那么在后续的审理中,应该尽量避免再让孩子出庭作证,除非有必要。
2. 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孩子可能因为自己父母争抚养权的事情而感到不安、害怕和紧张。因此,在让孩子出庭作证前,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准备和疏导工作。
3.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利益。如果孩子不想出庭作证,或者出庭作证对孩子的利益不利,那么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强迫孩子出庭作证。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争取抚养权的关键不在于孩子的证言,而在于父母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对孩子的照顾和关爱。因此,在父母争抚养权的案件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责任上,而不是过分依赖孩子出庭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