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在农村土地上由村民自行建造的住房,并且该住房的所有权不是国家所有而是村民所有。根据《宅基地法》的规定,农村宅基地必须经过确权才能够得到官方承认和保护。然而,实际上存在一些农村宅基地不被允许确权的情况,造成了村民的困扰。这些情况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政府部门审核政策不明、村干部不负责任、土地使用约束不清等。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村民可以在自己所在的村委会或农村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咨询有关政策,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宅基地确权的流程和条件。如果村委会或土地管理部门没有提供明确的答复,可以请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核实。如果村委会或土地管理部门拒绝或者慢于响应,请考虑向上级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申诉。
其次,村民可以参与到宅基地确权过程中,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包括向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证据和资料,积极协助政府部门进行调查和核实。如果政府部门存在过错,村民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村民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和支持。政府部门在确权过程中,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和程序,否则村民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在面对农村宅基地不让确权的情况时,村民应该要保持冷静,了解政策法律的规定和程序,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