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或其他管理者将公共财产用于私人活动或个人利益,违反了公职人员法律、法规和职责要求。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公共利益、社会稳定和政治生态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在中国,挪用公款属于职务犯罪。其刑事责任由人民法院审判,我国有关挪用公款的刑事诉讼程序,既可以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也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具体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限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具体来说,在我国,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挪用公款的刑事案件通常有以下两个情况:
第一,涉案金额较小,一般在10万元以下,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这些案件通常集中在县级以下的基层法院,判决通常较轻,主要是罚款、有期徒刑等。
第二,涉案金额较大,一般在10万元以上,由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这些案件通常需要进行更严格的审理,包括公开审理、听取多方证言等。对于这些案件,基层法院可以将案件移送到对应的高级法院进行审理。
总体而言,在中国,挪用公款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刑责严重,对社会稳定和政治生态的破坏性非常严重。因此,无论是基层法院还是高级法院,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审理和惩处,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