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缺乏透明度和公开的数据,无法准确地确定中国有多少人在挪用公款。然而,根据一些报道和案例,可以发现挪用公款在中国存在相当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中。
根据中国审计署的数据,2018年全国审计发现非法占有、使用或者私分公共财产的案件达到了2,375起,涉及金额高达183.4亿元。此外,2019年公安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共侦办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案件10.2万件,抓获人数11.3万人,涉案金额达到了282.6亿元。
上述数据只是已经被发现并受到惩罚的案例,实际情况可能还存在很大的隐蔽性。此外,仅仅只关注挪用公款的数量和规模并不能全面反映问题的严重性,更应该关注的是背后的利益输送和腐败问题,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补救和治理的关键问题。
总体来说,中国挪用公款的情况仍然存在且较为普遍。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有效的制度手段加以监督和治理,既要惩罚违法行为,也要从制度层面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只有真正建立起严格的监管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才能减少挪用公款的发生,可以使公共财产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使用,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