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中国农村家庭的重要财产,可以说是农村居民的福利之一。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土地流转的扩大,农村宅基地的灭失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保护农村居民合法权益,维护稳定农村社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在城乡用地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宅基地使用的管理与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统筹考虑农村宅基地需求,设立农村宅基地保护指标,明确用地必须按照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政府的决策部署执行,做好宅基地的承包、流转、交易等工作,让农村宅基地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第二,加大对宅基地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对于按规定合法取得的宅基地,要切实加强保护力度,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益,同时加大对宅基地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宅基地的灭失问题。
第三,建立农村宅基地信用平台。建立农村宅基地信用平台,通过对农民、承包人、流转方的诚信评定,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加强对违法流转的打击和处罚,增强村级组织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维权意识和能力,有效地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和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宅基地合法权益的保护和规范管理。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宅基地的灭失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保护和扶持,建立信用平台等措施,让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同时,农民要加强自身的维权意识,依法依规行使自己的土地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和素质,实现村庄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