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离婚后双方达成的协议书,一般包括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探视等方面的内容。一旦离婚协议达成并经双方签署,就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离婚协议可能会失效,下面介绍几种情况。
第一,虚假协议。如果离婚协议中存在虚假陈述或捏造事实的情况,或者协议书中涉及财产分割等方面的内容不真实,一旦真相被揭穿,就会导致协议失效。
第二,不公平协议。如果离婚协议中的内容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比如对一方在财产分割上的分配过于不利,则可能导致协议失效。
第三,被迫签署协议。如果其中一方在签署协议时存在被胁迫、恐吓等情况,导致签署协议的真实意愿受到侵害,这种协议也可能失效。
第四,双方达成新协议。一旦双方达成新的离婚协议并经双方签署,之前的协议就会失效。
总之,离婚协议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会失效,如果没有达到相关标准,离婚协议会始终有效。因此,在离婚协议中达成协议时,双方应当认真对待协议的内容,确保内容真实、公平,并确保签署协议的自愿性和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