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继承主要是指农村居民的宅基地如何传承到后代或其他亲属,其主要手段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农村居民的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制资产,不能随意买卖或赠予,但可依法继承。
一、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是指农村居民对自己的宅基地及其他财产作出的书面遗嘱,在身故后按照遗嘱规定进行继承。这种方式不仅符合个人意愿,也有法律效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遗嘱要遵守法律规定,不能含有违反法律的条款,如将宅基地赠予无法承担农村宅基地经营和利用责任的人等。
二、法定继承
在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法定继承规定,宅基地的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亲属。若继承人多于一人,则按照继承顺序依次继承。在实施法定继承时,应当先把宅基地的继承人确定下来,由继承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到当地村委会或镇政府提出办理继承手续。
综上所述,农村宅基地的继承需要依照法律规定和家庭实际情况进行,建议农村居民提前规划,以避免因继承问题引起的家庭争议和法律纠纷。同时,对于主动承担农村宅基地经营和利用责任的继承人,应加强培训和引导,提升其农村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宅基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