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权是指决定未成年子女居住、生活、教育、健康等方面问题的权利和责任。在中国,父母离婚后,抚养权问题成为很多离异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什么情况下才有抚养权?
首先,如果离婚时父母双方协议有明确的约定,这个协议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经过法律程序认证成为有效协议文书即便可以对抚养权的归属起到约束力。比如,父母双方协议由母亲负责照顾孩子,而法院认证协议书后,母亲就具有了孩子的抚养权。
其次,如果没有协议或者协议无法执行,法院会基于少年儿童的利益作出抚养权裁定,依法依情依理合理甄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抚养权的归属本着无害原则、利益优先原则和最小限度干涉原则等方针,以确保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具体来说,法院将根据以下因素来决定抚养权的归属:
1. 子女的年龄及身体状况;
2. 父母双方的经济状况及收入情况;
3. 父母的诚信、育儿意愿、育儿能力及为子女提供的抚养条件等。
抚养权的归属应该是为了保障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正常成长的权利。在此基础上,父母应合理平衡自己的职业生涯、经济支出、爱情等个人因素,共同协商、努力妥协,为子女创造更加健康、快乐、和谐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