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涉及到公共事务的利益,因此,政府严格要求对挪用公款的行为进行惩处,以保证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中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尤其是在大额金额的情况下,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
当挪用公款被发现时,有两种途径:一是自愿认罪、主动退款,二是被发现后迫不得已退还挪用的公款。对于自愿认罪、主动退款的,法律可能对其进行减轻处罚或者从轻处罚,但是必须在已受到责任追究的情况下,并且要符合法定金额的限制,否则依然会被判处刑罚。
那么,如果挪用公款已经全部返还,有可能会面临缓刑或轻判,具体情况要看案件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但是,如果挪用的金额巨大,是不可以只凭返还公款来免于刑事追究的,还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另外,即使没有因挪用公款被判刑,个人信誉和社会形象也会受到严重的损害,使得曾经的犯罪行为成为一辈子的污点,影响日后的职业生涯和生活。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一旦犯罪被查实,不管之前已经还过公款,都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并受到法律制裁,如果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不要挪用公款,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公共事务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