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协议是否需要公证,一直是个争议话题。拆迁协议公证到底有没有作用呢?本文将就此问题作出解答。
拆迁协议是拆迁安置的重要文件之一,其签订具有合法性和约束力。拆迁协议公证所指的是将拆迁协议书面照片或原件交由公证机构进行公证。公证机关会对协议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等进行审核,并在文件后面盖上公证章,证明该文件的真实性。
在某些情况下,拆迁协议公证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首先,公证可以证明拆迁协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协议内容被篡改;其次,公证将文件原件保存在公证机构,当需要证明拆迁协议的真实性时,公证机关可以为当事人提供证明。
但是,即使拆迁协议已经公证了,对于开发商或者政府而言,也并不一定完全遵守协议,在协议内容上可能会存在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行为。同时,即使公证已经完成,公证机构也无法对协议的真实性做出最终的裁定,公证仅仅是对协议内容等方面做出证明。
综上所述,拆迁协议公证虽然不能保证拆迁方面一定遵守协议内容,但是会为当事人提供某种保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在签订拆迁协议时公证一下,这样即使发生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也能够减少当事人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