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其他从事公共管理、服务活动的人员,自行或者利用职权、职务之便,将公共财产据为己有或者用于个人非法占有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必须严惩不贷。下面是挪用公款如何起诉的标准。
1、违法数额达到刑事起诉标准
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挪用公款行为中,如果挪用数额金额较小,一般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拘留等处理。但是,如果违法数额较大,达到刑事起诉标准,那么就需要通过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起诉。
2、构成犯罪行为
挪用公款行为到达一定程度,如果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性质,构成犯罪行为,就应该立即将相关犯罪人移交到司法机关进行处理。比如,犯罪嫌疑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触动了贪污罪、受贿罪的底线,那么就应该早日被绳之以法。
3、属于被害人提出的刑事附带诉讼
如果挪用公款的行为已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且被害人对此行为存在盈利的揣测和要求追回被挪用的公款,那么就应该进行刑事附带诉讼,将犯罪嫌疑人移交到朝阳法院进行审理,以满足被害人的合法要求。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作为一种犯罪行为,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也具有高、低不同的标准。当然,面对这种行为,社会治安管理部门、检察机关、法院有责任尽职尽责,依法予以处理,给予公民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