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后,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经济问题。离婚协议中一般会约定夫妻财产的分配方式以及抚养、赡养子女的费用,其中包括离婚后一方需要付给另一方的经济赔偿。那么协议离婚多久给钱有效果呢?
在法律上,离婚协议约定的经济赔偿,其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力。也就是说,离婚协议达成后,支付经济赔偿的义务方必须按照约定时间给予支付,否则对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责任,并要求其支付滞纳金、罚金等。
通常情况下,离婚协议约定的经济赔偿时间是在离婚协议生效之日起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支付的。在实际财务操作中,大多数时间是根据离婚协议中约定的支付期限执行的。但是,如果一方无法按时付款,另一方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追求未付款项的支付,此时就需要证明未付款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总之,协议离婚后,经济赔偿支付的有效时间取决于协议中所约定的“支付期限”,在这个时间内,一方必须履行支付赔偿的义务。如果一方无法按期履行义务,则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履行约定,包括申请强制执行、申请仲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