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涉及到国家财产和公共利益的严重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或揭露,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挪用公款人员自行投案自首,这样的行为不但能够取得更好的态度和情况,也能够展现出自愿接受责任和改过自新的态度,对挽回一部分公众的信任和保全政府形象也起到积极作用。
那么,挪用公款自首后会被立案吗?答案是非常肯定的,一定会被立案。尽管自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惩罚力度,但是自身违法事实不会被宣告无罪。当挪用公款人员自首之后,国家执法机关将对该案件进行立案调查,查明案情及相关违法行为,相关人员自己应该主动配合、交代事实并别无保留地提供信息协助调查,这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难题,也需要肩扛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挪用公款是犯罪行为,而且最高可判15年监禁,因此即使自首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刑罚,但是仍然会得到法律制裁。另外,挪用公款也涉及到违反廉洁条款、职务描述以及工作要求和业务规程等规定,还涉及到工作失误和瑕疵,自首后还需接受相应的纪律处分或行政处罚。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行为,自首可以展现出自愿接受责任和改过自新的态度,但是依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制裁和行政处罚,相应的纪律处分也不可避免。因此,准确把握自身事实,公正对待自身行为、主动配合网聚审理,对于挽回一部分公众的信任和保全政府形象也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