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土地上供农户居住建房的土地,是农民的住房保障。自2018年起,国家出台政策规定,宅基地不能转让、不得抵押,只能承包、流转、租赁、入股等方式运用。这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保障农民的住房权益,并防止宅基地流入非农民手中。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人利用漏洞,进行非法转让宅基地。这些人往往是以高价购买他人宅基地,再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转让,以牟取暴利。这些非法转让宅基地的行为不仅违反法律规定,也会导致宅基地的流失和农民的住房权益受到损害。
因此,我们认为农村宅基地还有必要推行承包、流转、租赁等方式,保障农民的住房权益,遏制非法转让宅基地的行为。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非法转让宅基地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者进行惩处,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秩序。
在农村宅基地的运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宅基地承包管理。政府应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和监管,保护农民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防止非法转让和侵占。
其次,要推行宅基地流转和租赁。在宅基地利用方式方面,应该倡导和支持承包、流转、租赁等农村土地流转方式,让更多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最后,要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
总之,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的住房保障,也是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坚持宅基地不可买卖的原则,保障农民的住房权益和土地经济利益。同时,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管,维护良好的土地流转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