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依法拥有并集体经济组织批准划拨、确权的宅基地。宅基地的使用范围和用途以住房为主,同时也可建设其他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造房屋,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灾后重建。
但是,近年来随着城乡融合的加速,很多城市人口涌入农村,导致农村的宅基地开发和利用不规范,出现了一些违法建筑,如未经批准擅自改建、扩建、盖高楼等,这种建筑违法行为就属于违建,需要加强管控。到2017年底,全国共拆除违建844.7万平方米,其中,农村违建是主要目标。
那么农村宅基地到底盖多少算违建呢?根据《宅基地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宅基地上的建筑应当符合宅基地利用规划和建设控制标准,且所建房屋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确定的建设范围之内,不得擅自改变规划用途、用地性质。因此,农村宅基地所建房屋的规模、高度、用途等都必须经过正规途径审批,并且只能建造符合规划的房屋,如符合规划面积和建筑高度等。如果农村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违反规划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都会被视为违建。
总之,农村宅基地虽然是农民的“福利”,但也需要建设规范,建设内容要经过审批,并且符合编制的规划,否则就属于违建。应该严格控制盖楼造房,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土地资源的稳妥使用。同时,树立全民法治意识,增强民众的守法意识,促进规范发展,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