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种行政、经济犯罪行为,指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违反法律和规章制度,违规占用国家和集体财产,擅自调动、挪发、挪用、拖欠公款的行为。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既是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也是侵犯公职人员职务责任的行为。
那么,挪用公款多久才会被逮捕?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看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挪用公款造成的危害越大、金额越大,被追究责任的机率就越高,惩罚力度也会越大。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占有公私财物,数额在1000元以上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数额在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处十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上1500元以下罚款;数额在2000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1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等惩罚。
另外,在一些严重的挪用公款案件中,如果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往往需要进行各种复杂的调查和审查工作,这些工作需要时间和耐心。因此,在不同的案件中,逮捕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搜集证据,追查资金流向,分析资金变动情况,以及审计和检查所有和此案有关的账目和文件。此外,还需要对涉案人员进行审讯和拘留等程序,该程序也需要时间。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在不同的案件中,逮捕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挪用公款造成的危害越大、金额越大,被追究责任的机率就越高,惩罚力度也会越大。因此,任何人在职务上发现挪用公款的行为,都应该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及时发现和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