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报道和数据分析,企业挪用公款的情况在中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国未按规定足额上缴财政收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非营业性机构共计被清理处罚的31425户,涉案金额达到254.6亿元。
而根据公安部2017年发布的统计数据,全国一年内破获的涉及企业挪用公款的刑事案件11372起,涉案金额超过了162.7亿元。此外,2018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发现挪用公款和违规转移资金合计7321亿元。
那么,什么是企业挪用公款?从法律上来说,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员工挪用公司资金,不仅涉嫌违法分子,而且对企业也是重大伤害。企业挪用公款一方面会严重损害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会降低企业声誉和信誉。同时,挪用公款也会导致行政处罚和司法追究等后果。
总的来说,企业挪用公款是一种很不负责任、违法行为,给公司、社会都带来不良影响,需要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和公众的严厉打击和制裁。而企业应当建立长效、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财务合规和内审能力,从而避免和杜绝企业挪用公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