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户口在农村宅基地上并不会直接被收回。不过,既然涉及到户口与宅基地,解析这个问题可能还要费一些笔墨。
首先,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国家对于宅基地的管理规定。宅基地是指农民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用于居住的基本建设用地。在《宅基地条例》中,宅基地的使用权归农民所有,并实行家庭承包制度。这也就是说,一旦获得了宅基地的使用权,农民便可以依法在此建房居住,并且这个宅基地的使用权可以流转或者与房产一并交易转让。房屋建好后,如果申请办理户口,则也可以将户口迁入该宅基地所在的村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宅基地使用权的所有者可以随意进行违法建房或者转让宅基地。《宅基地条例》中也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的保护措施,比如规定了严禁转让、出租、抵押和借贷宅基地等行为。如果宅基地所有者被查处违法行为,那么其使用权会被官方暂停或者撤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宅基地上的房屋已经建好并居住,政府也不会收回居民的户口。但是,如果违法行为严重,涉及村庄拆迁或者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等情况,那么政府会要求房屋拆除,并依照相关规定进行补偿。
另外,如果农民本人或者其家庭成员搬离该宅基地、或者户口不在该村,那么该宅基地的使用权也会被收回。这种情况下,政府在收回宅基地的同时也会取消该村本人和其家庭成员的户籍,但并不会影响本人在其他村庄的户籍。
综上所述,户口在农村宅基地上只有在涉嫌违法行为被政府暂停或者撤销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取消。一般情况下,只要依法合规的使用宅基地,居民的户口就不必担心被收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