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权是指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拥有关于孩子日常生活、教育、医疗等事务的权利和责任。精神疾病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出现的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可能会影响抚养孩子的能力,因此其是否可以获得抚养权需要具体分析。
首先,法律上未对精神疾病的人是否能够获得抚养权做出明确规定。《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只规定了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有关抚养权的具体权利和义务,而未对抚养人有特定的身体或精神状态要求。
其次,抚养权主要考虑的是孩子的福利和利益。如果精神疾病的症状已经较轻或得到了有效治疗,不足以影响抚养孩子的能力,那么就可以获得抚养权。但如果精神疾病的症状严重,对日常生活和福利造成了负面影响,则可能会面临失去抚养权的风险。
最后,社会和法律都还存在一定的歧视和不了解,容易认为精神疾病的人就不能够承担起抚养责任。需要准确了解抚养权的本质,针对个体具体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从孩子的利益出发,做出公正合理的决策。
总的来说,精神疾病者是否能获得抚养权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该从孩子的利益出发,考虑抚养人是否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以及精神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效果是否能够影响抚养孩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