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协议是一种被用来协调拆迁双方权益的法律文件,具体包括要求拆迁方按期移交房屋,并为近期卸载之后的返还进行合理的经济赔偿等内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候双方并不能就所谓的协议内容达成一致,导致在签署拆迁协议的问题上产生了争议。那么,拆迁协议未签署有效吗?原因何在,下面我们来一一说说。
1、强制拆迁与协议拆迁
强制拆迁和协议拆迁都是拆迁方式,不同的是前者有政府使用行政命令对拆迁方进行强制拆迁,而后者则是在拆迁前,双方自愿协议来将关系提前处理好 。当政府行使其权力,对房屋进行强制拆迁时,就不存在拆迁协议的签署问题。就算有拆迁协议,也没有任何法律作用。
2、协议未签署的情况
如果是协议拆迁的话,那么就必须要签署拆迁协议才可以进行拆迁。当协议未签署的时候,就会导致拆迁行为无法正常实施。如果双方无法就房屋移交时间、赔偿事项、协议签署地点等内容达成一致,那么就很难签署拆迁协议。这种情况下,就可能出现拆迁拖延现象。
3、法律定性
在中国法律中,协议拆迁属于民事事项,双方需要签署协议以完成合作关系的建立。因此,如果协议未签署,就无法得到法律确认, 也就是说不存在协议,便没有任何法律效力。
总结:拆迁协议未签署无效,因为双方没有就拆迁的相关事项达成一致,如果无法签署拆迁协议,就无法进行协议拆迁,存在较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