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建设用地,居民可以在这里建造住房,用于居住和生产经营。但是,房子如何取得产权,是否可以买卖,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居民们关心的问题。
首先,农村宅基地的遗留问题。许多农村老宅基地是属于集体的,但却长期以来被某些人看做是“家产”,私自出租甚至买卖,并未缴纳相关税费。 这些违法行为不仅侵占了国家和集体的土地资源,也让真正的宅基地安排者感到被侵犯了权益,限制了房屋质量和面积,使得他们无法合法地将房屋出售或者按现有规定进行继承、抵押等操作。
其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于取得了宅基地的农村居民,可以拥有该宅基地并建造房屋,但不是拥有土地所有权,只能使用60年。因此,在房屋产权上,农村宅基地属于一种使用权,而非产权。
最后,对于宅基地房屋的买卖,目前国家在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利用方面的政策较为严格。《农村房屋承包法》规定,不能转让、出租、抵押和借展宅基地和农村承包经营权,因此也不能买卖宅基地房屋。
总的来说,虽然农村宅基地房屋不能买卖,但农村居民可以依法使用宅基地并自建房屋。同时,政府也在逐步健全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强管理,使宅基地使用更加规范化,让农民更能够得益于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