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以个人的名义或通过伪造、篡改、冒用公文、文件等手段,将本应用于国有资产、公共资源或政府财政的资金、物资和其他财产,占为己有或供私用,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社会信用。在我国,挪用公款是一种犯罪行为,如果犯罪嫌疑人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那么就会面临通缉。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挪用公款是犯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挪用公款的行为属于职务侵占罪或贪污罪。依照刑法的规定,涉及职务侵占罪或贪污罪的行为,其涉案金额往往都是巨大的,且通常要超过一定的金额才会被记录在案,并进行调查。因此,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说挪用公款多少会被通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挪用公款所涉及的金额一旦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警方和检察机关的注意,进而进行调查和追究责任。
其次,通缉是司法机关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通常是为了协助缉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就挪用公款的情况而言,如果犯罪嫌疑人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并且涉及的金额较大,那么就有可能被通缉,并被公安机关全国搜索。在实施通缉的过程中,公安机关会发布通缉令,将犯罪嫌疑人的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等信息公布在新闻媒体和公安系统中,并组织开展收缴工作。一旦被缉捕,犯罪嫌疑人将被依法进行惩处。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涉及的金额越多,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挪用公款多少会被通缉,但是一旦涉及金额较大,犯罪嫌疑人就有可能被通缉。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珍惜公共财产,不要违法挪用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