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应用于掌握、管理国家资产的公款,擅自占为己用或者借用给他人使用的行为。挪用公款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通常会被判处刑罚。
挪用公款是侵吞公共财产的行为,直接损害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利益。因此,国家对于挪用公款行为通常是采取严厉制裁的态度。对于公务员挪用公款,一般会受到行政处分,轻则警告、记过,重则开除公职。而对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还会面临刑罚的追究。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挪用公款的行为中,数额较大的,一般被认定为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挪用公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即构成挪用公款罪。在此情况下,被判处刑罚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而数额较小的挪用公款行为,则通常会被视为行政违法行为,只受到行政处罚。
总之,挪用公款是一种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滥用职权,侵吞公款,触犯了国家法律,情节严重的甚至会遭到惩处。公务员应该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自觉抵制挪用公款的行为,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共同维护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