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是指夫妻为了某种目的而虚构离婚事实,但实际上并未真正解除婚姻关系。这种行为一般都是为了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以及获得福利等利益,而容易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和风险。
如果假离婚后夫妻双方签订了财产协议,这份协议并不一定有效。首先,法律规定离婚时应当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但假离婚并未真正解除婚姻关系,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仍然存在。因此,夫妻双方签订的财产协议就没有法律依据。
其次,假离婚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财产协议中存在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等违法行为,这份协议就更不可能得到法律认可。此外,如果对方一方发现假离婚的真相,可能会要求法院撤销假离婚并重审离婚案件,这时夫妻双方签订的财产协议也就失去了效力。
综上所述,假离婚后签订的财产协议在法律上并不具备有效性,如果存在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更容易被法律所否定。因此,夫妻双方在签订财产协议前,应当先解除婚姻关系,遵循法律程序进行财产分割协商,以避免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