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自有宅基地和农村居民家庭的自有宅基地,是农村居民安家立业的基础。而宅基地确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通过对宅基地所有权的确认和登记,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促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在我国,宅基地确权实施的法律措施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办法》,确定了宅基地确权的主体、标准、范围和流程。在这项法律中,确权登记的主体为宅基地使用权持有人,确权的标准为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自建房屋的合法流转、使用和处置等情况,确权的范围为集体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有及农村居民家庭自有的宅基地,确权的流程为申请受理、审核核实、公示听证、登记颁证等环节。
因此,农村宅基地确权的原则是一户一宅,即每一个农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确权的目的是明确权益、提高效率、规范管理。此外,宅基地确权还能够为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提供基础资料和政策依据,减少农村土地纠纷和资源浪费,促进农民身份的合法化和社会和谐的构建。
总之,农村宅基地确权一户一宅是国家法律规定,并且有益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社会认同度,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