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一项严重的违法行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相应的处分是非常严厉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的处分可以分为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两方面。
刑事责任:
1. 行政拘留:挪用公款数额较小或属于轻微情节,且没有造成较大社会危害的,有可能会被依法行政拘留,时间不超过15日。
2. 有期徒刑:挪用公款属于严重情节,且数额较大,就可能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3. 罚款:挪用公款在数额上的标准比较灵活,根据数额大小不同,可能会被罚款,甚至直接发配劳役。
行政责任:
1. 追究刑事责任:挪用公款不能规避刑事责任,因此一旦被判刑,甚至刑事追究未了还要承担行政责任。
2. 撤销职务:挪用公款将可能遭受撤销职务的处分,而且尤其是公职人员容易被施以这种惩罚。
3. 开除公职:挪用公款不但会面临刑事追究,还会被开除公职,即使道歉被原谅,公职也难以保留。
总之,因为挪用公款违反了法律纪律,无论是行政处分还是刑事责任,都是严厉的惩罚。因此,提醒那些有关部门和公职人员,在操作和处理公款时,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以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