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是离婚双方在协商中达成的一份书面协议,它对离婚双方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赡养老人等方面做出了约定,具有法律效力。对于该协议是否能起诉执行,需要结合国家法律和司法实践来看。
首先,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协议是夫妻协商离婚的一种方式,但其效力需要经人民法院认可。如果离婚协议涉及的内容符合法律和法规,且没有损害国家、社会和第三方的利益,人民法院将会认可该协议。如果离婚协议本身存在问题,如协议内容涉及到法定禁止协议的约定、一方在签订时受到迫使、欺诈、威胁等因素的影响,或者协议与法律法规的规定相违背等原因,人民法院将不予认可。
其次,在司法实践中,离婚协议有时候可以起诉执行。例如,在涉及到婚姻财产分割、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方面,如果离婚协议已经签署,但一方或双方没有履行协议约定,或者协议中约定存在争议,无法达成和解,此时可以通过起诉执行的方式强制履行协议。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符合法律规定和人民法院认可的离婚协议,也不是所有的约定都可以执行。如果协议的约定与法律规定相冲突,或者涉及到法律禁止协议的内容,人民法院将不予认可。因此,在签署离婚协议时,离婚双方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及执行力。
总之,离婚协议在具体实践中是否能够起诉执行需要结合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和国家法律规定来综合分析。离婚双方在协商离婚时,要充分考虑到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和具体的执行情况,确保协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