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是指行使公职人员职责的个人或团体,将其管理的公共资金或公共财物挪作私用的行为。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损害了公共利益,影响了社会秩序,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如果挪用公款后还了,是否还能被立案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挪用公款本身就已经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属于犯罪行为,必须予以法律追究。其次,即使违法行为已经得到了补救,但它仍然是错误的,它仍然对社会造成了影响,应该受到惩罚。
在具体实践中,挪用公款后如实退还可以对减轻处罚产生一定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免罚。具体来说,是否能够减轻处罚,要看挪用金额的大小、退款时间、退款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但罚则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综上所述,挪用公款本身就已经违法,无论是否退还,都应该受到制裁。在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中,公权力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理,确保公款用途合法、公民权益不受侵害、社会管理有序。对于从挪用公款中得到不法利益的人员,应予以追究刑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